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肃鼢鼠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境内农田、草原及生态环境中鼢鼠的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ospalax in Gansu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甘肃鼢鼠是一种对草原生态系统有较大破坏作用的地下害鼠,其防治工作对于保护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DB64/T 961-2014《甘肃鼢鼠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甘肃鼢鼠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甘肃鼢鼠”的概念,即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境内的鼢鼠属动物,这类动物以啃食植物根茎为生,严重时可导致草地退化。这一定义为后续的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明确了防治对象。
防治原则
标准指出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防治过程中,不仅要采取物理、化学等直接手段控制鼢鼠数量,还要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鼢鼠滋生条件。例如,合理规划放牧区域,避免过度放牧造成植被破坏,从而降低鼢鼠的食物来源。
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鼢鼠数量的一种方法。标准建议可以引入鼢鼠的自然捕食者如鹰类,或者使用寄生性昆虫等生物制剂。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会污染环境,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并且需要建立稳定的生态链。
#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挖洞捕捉和设置障碍物两种方式。挖洞捕捉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效率较高但也较费时;设置障碍物则是在鼢鼠经常出没的地方铺设铁丝网或其他阻挡物,阻止鼢鼠通行。这些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小范围使用。
#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毒饵等方式杀死鼢鼠。标准强调,在使用化学药品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确保安全有效。同时要注意选择对非目标生物影响较小的产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生态损害。
监测与评估
防治效果的监测与评估是整个防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准要求定期检查防治区域内鼢鼠活动痕迹的变化情况,记录死亡个体数量及存活个体密度等数据。此外,还需关注防治措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时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甘肃鼢鼠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不仅规定了具体的防治技术和操作流程,还强调了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只有将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注重长期效益,才能实现对甘肃鼢鼠的有效防控,维护草原生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