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D型肉毒灭鼠剂在防治高原田鼠中的使用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及类似生态环境区域的高原田鼠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Plateau Pika Using Type D Botulinum Mouse Ag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315-2014《D型肉毒灭鼠剂防治高原田鼠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高原地区田鼠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2800米以上高原地区的田鼠防治工作,尤其是青藏高原等特殊生态区域。这一定位明确了该标准的应用场景,即高寒、氧气稀薄的自然环境。
环境条件要求
标准指出,使用D型肉毒灭鼠剂时,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至35℃之间。这一规定确保了药剂在有效温度范围内发挥最佳效果,同时避免因极端天气导致药效降低或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施药方法
1. 饵料选择:推荐使用新鲜的小麦、大米或玉米作为基础饵料,确保饵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
2. 配比与制作:D型肉毒灭鼠剂与饵料的比例为1:99,采用均匀混合的方式制作成毒饵。此比例经过科学验证,既能保证杀灭效果又相对安全。
3. 投放方式:建议将毒饵放置于田鼠活动频繁的地方,如洞口附近或食物源周围。每次投放量控制在5-10克,并定期检查补充。
安全措施
1.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手套及口罩,减少直接接触毒饵的风险。
2. 警示标识:施药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防止人畜误食。
3. 废弃物处理:所有剩余毒饵及包装物必须集中销毁,不得随意丢弃。
效果评估
防治后7天内,通过观察田鼠活动痕迹、洞口数量变化等方式评估效果。若发现仍有大量田鼠活跃,则需调整策略重新施药。
以上内容基于DB63/T 1315-2014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实现高效且安全的田鼠防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