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地类认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土地资源调查、规划、管理和利用中的地类认定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Land Category Identification in Beij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108-2014地类认定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地类的认定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地类认定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工作内容,确保了调查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 术语和定义
- 地类:指土地的用途分类。标准对不同用途的土地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说明,如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等。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指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确定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这一步骤是地类认定的基础,要求调查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地类认定原则
- 实地调查为主:强调实地考察的重要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资料辅助:结合遥感影像、历史资料等辅助手段,提高认定的全面性。
- 综合判断: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认定。
4. 地类认定方法
- 图斑划分: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图斑,每个图斑应具有相对一致的地类特征。
- 现场核实:对每个图斑进行现场核实,记录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
- 数据录入:将核实后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形成完整的地类认定档案。
5. 特殊地类的认定
对于一些特殊的地类,如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等,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认定要求。例如,临时用地需明确使用期限和恢复计划;设施农用地需核实其农业用途的真实性。
6. 质量控制
- 内部审核:调查单位应对认定结果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外部检查:由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对认定结果进行抽查和验证。
- 定期更新: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定期更新地类认定信息。
7. 成果提交
调查完成后,需提交包括地类认定图、调查报告和技术总结在内的全套成果。这些成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11/T 1108-2014地类认定规范》为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地类认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