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反恐怖防范的管理要求、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开展反恐怖防范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Management Part 2: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 523-2014《反恐怖防范管理规范 第2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是天津市地方标准,专门用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反恐防范工作。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中明确了“反恐怖防范”的概念,即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综合措施,预防和制止恐怖活动的发生。这一定义强调了反恐工作的综合性与预防性。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 要求运营单位设立专门的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分工。例如,总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需全面负责反恐工作,而具体部门如安保部则负责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
3. 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
- 规定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根据潜在威胁程度将车站、线路等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对于高风险区域,要求增加巡逻频次并配置更先进的技术设备。
4. 安全检查制度
- 明确指出进站乘客及其携带物品必须接受安全检查,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探测门、X光机等设备的应用。同时,对发现可疑物品或人员时的操作流程作出了具体说明。
5. 应急预案与演练
- 强调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的实战演练。演练内容涵盖突发事件处置、疏散引导等多个方面,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6. 培训教育
- 提出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反恐知识培训,并且每半年至少复训一次。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内容。
以上几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措施。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