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反恐怖防范的基本原则、管理体系、防范要求和实施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各类重点目标单位的反恐怖防范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 522-2014反恐怖防范管理规范第1部分通则》是天津市地方标准,为指导和规范反恐怖防范工作提供了依据。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反恐怖防范”的概念,即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综合措施,预防和制止恐怖活动的发生。这一定义强调了反恐怖防范工作的综合性与预防性,要求各相关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全面考虑各种防范手段的结合应用。
其次,在基本要求中提到,反恐怖防范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制定反恐怖防范措施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注重事前预防而非事后处理,并且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合力。同时,还要求建立和完善反恐怖防范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再者,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规定了设立专门的反恐怖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这有助于形成统一指挥、协调高效的管理体系。此外,还强调了定期开展反恐怖防范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在设施设备配置上,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例如,对于重点部位应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确保其正常运行;重要场所需设置门禁系统以及入侵报警装置等。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防护水平,有效遏制恐怖分子的行动空间。
总之,《DB12 522-2014反恐怖防范管理规范第1部分通则》从多个维度对反恐怖防范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为相关单位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反恐怖防范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