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菌糠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处理原则、处理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菌糠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cessing of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519-2014《食用菌菌糠处理技术规范》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食用菌菌糠处理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菌糠处理的基本要求、处理方法、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适用于以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即菌糠)为原料进行资源化处理的过程。
二、术语和定义
1. 菌糠:指食用菌栽培后废弃的培养基质,主要包括木屑、棉籽壳等有机物质。
2. 资源化处理:将菌糠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转化为可再利用的产品的过程。
三、基本要求
1. 处理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潮、防火等安全措施。
2. 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处理流程和技术要求。
四、处理方法
1. 物理处理:包括粉碎、筛分等步骤,目的是改变菌糠的物理形态,便于后续加工。
2. 化学处理:使用特定的化学试剂对菌糠进行改性处理,提高其利用价值。
3.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发酵等方式分解菌糠中的有机物,生产有机肥料或其他产品。
五、质量要求
1. 处理后的菌糠产品应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
2. 蛋白质含量不低于8%,纤维素含量不超过60%。
3. 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六、检验方法
1. 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
2. 纤维素含量测定采用酸碱溶解法。
3. 重金属含量检测按照GB/T 5009.12的规定执行。
以上内容是对DB12/T 519-2014《食用菌菌糠处理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实际应用时,请务必参照完整的标准文件以确保操作合规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