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鲤春病毒血症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疫情监测、诊断方法、防控措施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从事鲤鱼养殖及疫病防控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pring Viremia of Carp (SVC)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507-2014《鲤春病毒血症防控技术规范》是针对鲤鱼养殖过程中预防和控制鲤春病毒血症的重要标准。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鲤春病毒血症”、“潜伏期”、“易感鱼类”等专业术语。例如,“鲤春病毒血症”被定义为由鲤春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鲤鱼及其他鲤科鱼类。
2. 病原检测与诊断
- 第5.1条指出,病原检测应采用细胞培养法或PCR技术。细胞培养法要求在特定条件下培养病毒,观察细胞病变效应;而PCR技术则通过扩增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来确认病原的存在。
3. 疫情报告与处置
- 根据第6.1条,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 第6.2条规定了对患病鱼塘的处理方法,包括彻底消毒、清除死鱼及污染物,并对健康鱼进行疫苗接种。
4. 免疫接种
- 第7章强调了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推荐使用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接种程序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通常是在鱼苗阶段开始首次接种,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加强免疫。
5. 水质管理
- 第8.1条提到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对于预防该病至关重要。建议定期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等参数,确保其处于适宜范围内。
6. 人员培训与卫生管理
- 第9章特别指出要加强养殖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疾病防控的认识。同时,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如进出生产区前更换专用服装、工具消毒等。
这些条款构成了鲤春病毒血症防控工作的基本框架,有助于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