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富尼罗罗非鱼与锯缘青蟹混养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南省范围内吉富尼罗罗非鱼与锯缘青蟹的混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ixed Culture of GIFT Nile Tilapia and Portunus Pelagic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290-2014吉富尼罗罗非鱼与锯缘青蟹混养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吉富尼罗罗非鱼与锯缘青蟹混养的技术标准。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池塘准备
1. 池塘面积应保持在5至30亩之间,水深设定为1.5至2米。这一规定是基于养殖密度和生物需求考虑,确保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适宜的生存环境。
2. 在放养前需彻底清塘消毒,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处理,以消除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这一步骤对于预防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二、苗种选择与投放
1. 苗种来源必须正规可靠,确保健康无病害。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品种,保证其生长性能。
2. 放养时间宜选在春季气温回升稳定之后,此时水温适中有利于鱼类和螃蟹的适应与生长。具体时间为每年3月至4月间。
三、饲养管理
1. 饲料投喂要科学合理,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根据不同阶段调整饲料配比,满足营养需求。
2. 定期监测水质状况,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当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条件。
3. 坚持日常巡塘制度,观察鱼蟹活动情况及摄食状态,发现问题早处理。同时做好记录工作,积累经验数据供后续参考。
四、病害防控
1. 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避免长期单一养殖导致生态失衡。适当种植水草净化水质,并投放适量微生物制剂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2. 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定期对工具设备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出现病害迹象立即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池塘准备到最终收获全过程中的核心要点,旨在指导养殖户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