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岗位要求及培训考核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
Title:Behavioral Code for Tourism Attraction Staff - DB46T 285-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X7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285-2014 旅游景区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一项针对海南地方的行业标准,旨在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基本要求”部分,标准强调了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这意味着每一位从业者都应当诚实守信,尊重游客,提供真诚的服务。例如,从业人员不得欺骗或误导游客,对于游客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不能敷衍了事。
其次,在“服务态度”方面,标准指出从业人员应该热情友好,主动为游客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当游客需要指引时,工作人员不仅要准确地指明方向,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路线,并且在必要时陪同游客到达目的地。此外,面对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应虚心接受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展现积极改进的态度。
再者,“业务技能”是衡量一名合格景区员工的重要指标之一。标准要求从业人员熟悉本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安全注意事项等。同时,他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急处置能力,如遇到突发状况能够迅速反应妥善处理,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另外,“着装仪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根据标准规定,所有从业者的着装必须整洁得体,符合行业形象。这不仅体现了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能给游客留下良好印象。例如,导游人员通常穿着统一的工作服,佩戴工牌;而安保人员则需穿戴规定的制服及防护装备。
最后,“语言文明”同样至关重要。标准提倡使用普通话作为交流工具,保持语气温和礼貌,避免粗俗或冒犯性的词汇。特别是在与外国游客沟通时,更要注重表达清晰准确,必要时可以借助翻译软件辅助理解。
综上所述,《DB46/T 285-2014 旅游景区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塑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从而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增强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