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市附属绿地的设计原则、功能布局、植物配置、设施要求及相关技术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附属绿地设计。
Title:Design Code for Urban Affiliated Green Spa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100-2014 城市附属绿地设计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城市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一、总则部分
该规范强调了城市附属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中的重要作用。要求设计时应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同时,明确了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绿地布局
根据规范要求,城市附属绿地应按照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居住区绿地宜靠近住宅楼布置,方便居民使用;商业区绿地则应突出其展示性和引导性作用;工业区绿地需考虑防尘降噪等功能需求。此外,还应保证主要出入口附近有足够的开敞空间供人流集散。
三、植物配置
植物选择上提倡选用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方式。乔木种植间距不得小于6米,灌木覆盖率不低于30%,草坪覆盖率不低于70%。对于垂直绿化,鼓励采用藤本月季、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进行墙面覆盖,以增加绿量并美化立面效果。
四、设施设置
规范对座椅、垃圾桶、标识牌等配套设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座椅间距不宜超过50米;垃圾桶数量应根据人流量确定,并设置明显标志;标识牌应简洁明了且易于识别。此外,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等也必须配套完善,确保所有人群都能安全便捷地使用绿地资源。
五、雨水管理
鉴于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本规范特别强调了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性。建议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方式来增强场地滞蓄能力,减少径流污染。同时,还鼓励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暴雨期间不会出现积水现象。
六、后期维护
最后,在项目竣工后还需制定详细的养护计划。包括定期修剪整形、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对于古树名木等特殊植物资源,更需要采取专门措施加以保护。
以上就是对DB11/T 1100-2014中一些核心条款的深度剖析,希望能为大家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