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矮丛苔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矮丛苔草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rex Supin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97-2014矮丛苔草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矮丛苔草种植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地开展矮丛苔草的栽培工作。以下从规程中的关键内容出发,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矮丛苔草的人工栽培。矮丛苔草是指植株高度低于30厘米的一类苔草属植物。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而术语定义则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二、环境条件要求
规程指出,矮丛苔草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8℃至12℃之间,年降水量500毫米至800毫米的环境中。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这一规定强调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重要性,特别是排水性能,因为积水会导致根系缺氧腐烂。
三、繁殖方法
矮丛苔草主要通过分株繁殖。规程建议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分株,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植株恢复生长。具体操作时,每丛应保留3-5个芽眼,并确保根系完整。合理的繁殖方式可以提高成活率并保持优良特性。
四、田间管理
包括适时浇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规程推荐采用滴灌系统节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造成资源浪费。基肥施用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对于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污染。
五、采收与贮藏
当植株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采收。采收时间宜选在晴天上午,这样有利于伤口愈合。收获后的矮丛苔草需立即运往加工地点,在阴凉通风处堆放不超过24小时,防止发热变质。正确的采收与贮藏方法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
六、质量控制
最后,规程还特别强调了产品质量控制环节。要求定期检测土壤pH值、养分含量等指标,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同时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记录,便于追溯和改进。
综上所述,《DB11/T 1097-2014矮丛苔草栽培技术规程》从环境选择到最终产品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针,对于促进该作物在北京地区的规模化种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