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薇苗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地选择与规划、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移植、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紫薇苗木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Crape Myrtle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986-2014紫薇苗木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紫薇苗木的栽培技术。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紫薇”、“苗木”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紫薇”是指属于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包括普通紫薇、赤薇、银薇等品种;“苗木”则是指从播种、扦插或分株繁殖开始,到达到一定规格并可用于绿化工程的植株。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
二、圃地选择与整地
根据标准第5.1条,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且肥沃的地方。土壤pH值宜保持在6.0至7.5之间。同时要求圃地要进行全面深翻,深度不低于30厘米,并施足基肥。这一步骤对于保证苗木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至关重要。
三、播种育苗
标准第6.1条规定了播种前种子处理的方法:先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置于20℃左右环境中催芽,待有少量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此外还强调了播种密度不宜过大,一般行距控制在20至30厘米,株距则为10至15厘米。这样可以避免幼苗间争夺养分,促进健康生长。
四、移植定植
按照标准第7.1条的要求,在苗木长至一定高度后需要及时进行移植定植。移植时要注意保护根系不受损伤,同时确保每株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成龄紫薇树冠直径与间距的比例约为1:2至1:3,具体数值需根据实际种植目的调整。
五、日常管理
标准第8章详细描述了日常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浇水、施肥、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提到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修剪,以去除枯死枝条和过密枝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另外,在夏季高温季节还需采取适当遮荫措施防止灼伤。
六、采收与包装
最后,在苗木达到规定规格后(如胸径达到2厘米以上),就可以准备采收了。标准第10章指出,采收时必须小心操作,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之后还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级打包,并附上标签标明品种、规格等信息。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42/T 986-2014紫薇苗木栽培技术规程》涵盖了从选址到最终产品交付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对于提高紫薇苗木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共同推动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