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榉树苗木培育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榉树苗木的培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eech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榉树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34/T 2060-2014)是安徽省地方性技术标准,为榉树苗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苗木选择方面,规程指出种子应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且要求种子饱满度不低于85%。这表明在育苗初期就需确保种源的质量,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其次,关于播种时间,规程建议春季播种为宜,具体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这一时间段气温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同时,规程强调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种子消毒处理和土壤翻耕,以预防病害发生并改善土壤通气性。
再者,对于苗床管理,规程提出了精细管理的要求。例如,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定期除草松土,促进苗木根系发育;适时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促进苗木健壮生长。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苗木的整体素质。
此外,规程还特别提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要求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并且,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扩散蔓延。
最后,关于苗木出圃,规程规定苗木高度应在50厘米以上,地径达到0.5厘米以上,并且要求苗木根系完整、无明显机械损伤。这样的标准既保证了苗木的适应能力,也便于后续种植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榉树苗木培育技术规程》从苗木选种到出圃各个环节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提高榉树苗木的质量,满足绿化工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