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使用凡士林防治板栗膏药病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板栗种植过程中膏药病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estnut Canker Disease Using Vasel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054-2014凡士林防治板栗膏药病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利用凡士林防治板栗膏药病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板栗膏药病”是指由某些真菌引起的板栗树皮表面出现类似膏药状物的一种病害。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
其次,在防治方法中强调了使用凡士林的关键步骤。具体而言,凡士林应涂抹在病斑处,并且要确保覆盖整个病斑区域以及其周围健康组织的一定范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隔绝病原体,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再者,关于涂抹次数与间隔时间也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初次涂抹后每隔7至10天需要再次涂抹一次,连续进行2到3次。这样的频率可以保证凡士林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发挥最大的防护效果。
此外,还特别指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自身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同时也要注意环境卫生,处理过的废弃物应及时妥善处置,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最后,标准还建议定期检查树木生长状况,一旦发现新的病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保障板栗树的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对《DB34/T 2054-2014凡士林防治板栗膏药病技术规程》中重要内容的解读。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板栗膏药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对于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