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动车检测线检测过程记录仪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机动车检测线中用于记录检测过程的记录仪。
Title: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tor Vehicle Testing Line Testing Process Recor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O73
国际标准分类号:4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401-2013《机动车检测线检测过程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于2013年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机动车检测线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检测过程记录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下面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用于记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全过程的检测过程记录仪。这一条款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所有在福建省内的机动车安检机构都需遵循此标准。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给出了“检测过程记录仪”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例如,“检测过程记录仪”是指能够自动采集、存储、处理和输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数据的设备。明确这些术语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
3. 技术要求:
- 基本功能:检测过程记录仪应具备自动采集、显示、存储、打印和上传检验数据的功能,并能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管理信息系统联网。这意味着设备不仅需要完成数据的记录工作,还需要支持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和共享。
- 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同步误差不超过±1秒、数据传输准确性达到99%以上等具体数值要求。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环境适应性:要求设备能够在特定温度(-10℃至+50℃)、湿度(≤85%)条件下正常运行,体现了对实际使用环境的考量。
4. 试验方法:为验证上述技术要求是否得到满足,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步骤。比如通过模拟不同工况来检查设备的时间同步精度;利用专门仪器测量数据传输误码率等。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保证了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5. 检验规则:包括型式检验、出厂检验以及定期检验等内容。其中特别强调首次投入使用的检测过程记录仪必须经过全面的型式检验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这部分内容涉及产品的标识信息、包装方式以及如何妥善搬运和保存等问题。良好的标志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识别产品型号和规格;合理的包装则可以有效保护设备免受损坏;而正确的运输和贮存措施则是保障设备长期稳定工作的基础。
综上所述,《机动车检测线检测过程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从多个方面对检测过程记录仪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旨在提高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了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