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基本要求、评定指标体系、评定程序和等级划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等级评定工作。
Title:Rural Five Guarantees Support Service Institutions -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DB35/T 1399-2013)是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服务对象的界定。标准明确指出,服务对象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这一定义确保了资源能够精准地分配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
其次,在设施设备方面,标准要求机构应具备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居住区、食堂、医疗室等,并且所有设施需符合安全、卫生等相关规定。例如,居住区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保证通道宽敞无障碍,便于轮椅通行。
再者,服务质量方面,标准强调了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性。根据每位五保供养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如饮食调整、康复训练等。同时,还要求定期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服务计划以满足变化的需求。
此外,对于人员配备也有严格的规定。每个机构都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护理人员,并且这些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此外,还需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及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最后,关于监督管理机制,标准提出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来监测各项指标是否达标。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将结果公开透明地告知社会各界,接受公众监督。
总之,《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DB35/T 1399-2013)从多个维度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提高服务水平,保障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