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车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车的设计、制造、验收和使用。
Title: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Special Equipment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 Command Vehicle
中国标准分类号:P6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65-201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车通用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 技术要求
5.1.1 车辆应选用底盘性能优良、动力强劲、安全可靠的专用底盘,并配备符合GB7258规定的车辆安全装置。
解读:此条款强调了指挥车底盘的选择标准,要求底盘具备良好的性能、强大的动力以及可靠的安全保障,同时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机动车辆的基本安全规定,确保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1.2 车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需满足指挥中心所需的各种设备安装需求,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设备、图像传输系统、数据处理终端等。
解读:本条明确了指挥车内装设计的原则,即要充分考虑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规划空间以容纳各类专业设备,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平台。这不仅关系到装备能否正常运作,也直接影响到救援效率。
5.1.3 配备GPS定位系统与北斗导航系统,确保车辆位置信息准确无误地上传至指挥中心。
解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GPS和北斗系统的结合使用已成为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时精准定位功能,可以快速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及救援力量分布情况,从而提高响应速度和决策准确性。
5.2 试验方法
5.2.1 对车辆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时,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解读:对于任何一款产品而言,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都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车进行评估时,必须依据权威机构制定的标准来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设计目标和技术参数要求。
5.3 检验规则
5.3.1 出厂检验由生产单位自行组织完成,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基本功能验证等方面内容。
解读:出厂前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品质。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开展自我审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直至达到合格标准为止。此外,还应对每辆车都进行单独验收,形成详细的记录档案备查。
5.4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4.1 产品外表面应清晰地标示出制造商名称、商标、型号规格等信息;包装材料应选用防潮防腐材质,避免运输途中受到损坏。
解读:良好的标识有助于用户识别产品来源并维护自身权益;而妥善保管则能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因此,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技术层面来看,这一规定都是非常必要且合理的。
综上所述,《DB35/T 1365-2013》作为指导性文件,在推动福建省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上述关键条款的理解与落实,不仅可以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