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宜优673高产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特征特性、繁殖技术、杂交制种技术及种子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宜优673的高产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yield Seed Production of Yiyou 67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80-2013宜优673高产制种技术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宜优673水稻品种的高产制种工作。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播种期与秧龄:标准中规定宜优673的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来确定,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秧龄控制在25至30天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周期同时避免过早抽穗导致的低温冷害。
2. 隔离措施:为了防止品种间的杂交混杂,要求制种田周围设置有效的隔离区。具体来说,自然屏障如山岭、河流等可作为隔离带;如果没有自然屏障,则需要人工设置隔离区,宽度不少于30米,并且确保四周无其他水稻种植活动。
3. 田间管理:强调了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水分管理上,采取“浅水促分蘖、深水稳穗、干湿交替壮籽”的原则;肥料施用要遵循基肥足、追肥早、补肥巧的原则,注重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使用。对于病虫害防治,提倡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定期检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收获与干燥:当95%以上的稻谷达到完熟期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需及时晾晒或烘干,确保种子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通常低于13%),以利于长期保存。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具体解释,希望对从事宜优673水稻制种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宜优673水稻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