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RFID自动温度记录仪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基于RFID技术的自动温度记录仪的设计、生产和检测,其他类似设备可参照执行。
Title: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RFID Automatic Temperature Recor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L73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71-2013《RFID自动温度记录仪通用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RFID自动温度记录仪的设计、生产和应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RFID自动温度记录仪”的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温度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的设备。这一定义强调了设备的核心功能在于利用RFID技术完成温度数据的自动化管理。
2. 环境条件
标准要求设备在工作温度范围-20℃至+60℃内正常运行,并能在相对湿度不大于95%的环境中使用。这意味着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温湿度适应能力,以确保在各种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可靠性。
3. 性能要求
- 温度测量精度:规定了±0.5℃的测量精度要求。这是对设备核心功能的基本要求,确保其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数据。
- 存储容量:要求至少能存储7天以上的温度数据。这对于长时间无人值守的监测场景尤为重要。
- 通信距离:RFID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距离不应小于1米。此规定保障了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有效通信能力。
4. 安全性
强调设备应具备防尘防水功能,符合IP65防护等级标准。此外,还要求设备具有数据加密功能,保护温度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或篡改。
5. 试验方法
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步骤,包括环境适应性测试、精度校验、通信测试等。这些测试方法为制造商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6. 检验规则
规定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具体内容及合格判定准则。出厂检验需逐台进行,而型式检验则是在新产品定型时进行,确保产品符合所有技术指标。
通过对上述关键条款的解读可以看出,DB35/T 1371-2013标准从多个维度对RFID自动温度记录仪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旨在保证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