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木蓼育苗与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沙木蓼的人工育苗及造林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of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281-2014 沙木蓼育苗与造林技术规程》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为沙木蓼的育苗和造林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育苗环节中,标准指出种子处理至关重要。要求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催芽处理,具体方法为温水浸泡24小时后置于25℃条件下保湿催芽。这一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确保育苗质量。
其次,关于苗圃地的选择与准备,标准强调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圃地。同时要求深耕细作,施足基肥,并做好土壤消毒工作。这些措施有助于营造适宜幼苗生长的环境条件。
再者,在造林技术方面,标准提出了合理的造林密度。一般情况下,株行距以40cm×50cm为宜,每公顷栽植约5000株。这种密度既能保证苗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有利于后期管理和抚育。
此外,还特别强调了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适时追施肥料促进苗木健壮成长,以及及时清除杂草防止与苗木争夺养分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力度,确保苗木安全越夏。
最后,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标准建议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合理使用无公害农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就是对《DB63/T 1281-2014 沙木蓼育苗与造林技术规程》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