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农业
  • DB22T 2083-2014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RAMP法

    DB22T 2083-2014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RAMP法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RAMP法检测
    18 浏览2025-06-04 更新pdf0.58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RAMP(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法对食用菌菌种进行真实性鉴定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及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菌种的真实性鉴定。
    Title:Authentication of Edible Fungi Strains by RAMP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 封面预览

    DB22T 2083-2014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RAMP法
  • 拓展解读

    DB22/T 2083-2014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MP)对食用菌菌种真实性进行鉴定的方法。以下选取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菌种准备

    应选用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食用菌纯培养物作为待测样品。确保菌种新鲜且无污染,通常是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10天后的子实体或菌丝体。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健康的菌种才能提供可靠的DNA模板。

    5.2 DNA提取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具体步骤包括:将菌丝体研磨成粉后加入裂解液,65℃水浴1小时,然后加入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抽提,最后用无水乙醇沉淀DNA。需要注意的是,提取过程中要避免RNA污染,并且DNA浓度应在50ng/μL以上。

    6.1 引物设计

    引物序列由随机序列和特异性序列组成,其中随机序列长度为8-12bp,特异性序列长度为15-20bp。设计时需考虑GC含量、自我互补性及与其他引物间的交叉反应等因素。例如,对于某食用菌属,可以设计如下引物:

    随机序列:ACGTTGCCAG

    特异性序列:GGCTACGATC

    6.2 PCR扩增

    反应体系包含10×PCR缓冲液、dNTPs、Taq酶、引物、模板DNA和去离子水。反应条件一般为94℃预变性5分钟;随后35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94℃变性30秒,55℃退火1分钟,72℃延伸2分钟;最后72℃终延伸10分钟。扩增产物应立即进行检测,不宜长时间保存。

    7.1 电泳检测

    将PCR产物与loading buffer混合后,在含溴化乙锭的1.5%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电压设置为80-100V,时间约为40-60分钟。通过紫外灯观察并记录电泳结果。不同食用菌种类间应显示出明显的多态性差异。

    8 结果判定

    根据电泳图谱判断待测菌种是否与已知标准菌株一致。如果待测菌种的DNA指纹图谱与标准菌株完全相同,则可判定为同一品种;若有显著差异,则认为不是同一品种。同时,还应结合其他鉴定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本标准提供了基于RAMP技术的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有助于保障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22T 2069-2014 林蛙室内水环境越冬技术规程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