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制造
  • DB22T 2064-2014 壳型铸造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规程

    DB22T 2064-2014 壳型铸造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规程
    壳型铸造工艺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23 浏览2025-06-04 更新pdf0.59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壳型铸造工艺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壳型铸造工艺的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Title:Code fo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 factors in shell molding process
    中国标准分类号:C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 封面预览

    DB22T 2064-2014 壳型铸造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规程
  • 拓展解读

    《DB22/T 2064-2014 壳型铸造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壳型铸造工艺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壳型铸造工艺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工作。这表明该规程主要针对壳型铸造工艺,包括但不限于造型、熔炼、浇注等环节的职业健康保护。

    2. 术语和定义

    - 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在壳型铸造工艺中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例如高温、粉尘、噪声等。

    - 检测点:指在工作场所内设置的具体监测位置。检测点的选择应覆盖所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区域。

    3. 检测项目与频次

    - 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粉尘浓度、噪声水平、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高温环境。

    - 检测频次要求为每月至少一次,对于高风险作业区应增加检测频率。

    4. 采样方法

    - 粉尘采样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采样器,并确保采样时间不少于15分钟。

    - 噪声测量时,仪器应放置于操作人员耳部高度,且连续测量时间不得少于30秒。

    5. 评价指标

    - 根据GBZ 2.1和GBZ 2.2的规定,对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例如,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不得超过8mg/m³,噪声接触限值为85dB(A)。

    6. 防护措施建议

    - 针对粉尘污染严重的区域,推荐采用湿式作业法减少扬尘,并配备防尘口罩。

    - 对于高温作业环境,应提供隔热服及通风降温设施。

    7. 报告编制

    检测完成后需形成书面报告,内容涵盖检测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报告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审核签字后提交给企业主管部门备案。

    以上是对《DB22/T 2064-2014》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规程,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壳型铸造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46 283-201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电耗限额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