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牦牛适时出栏的技术要求、饲养管理措施及出栏判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牦牛的养殖与出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propriate Slaughter of Yak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牦牛适时出栏技术规程(DB51/T 1744-2014)为四川地区牦牛养殖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是对规程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牦牛体重测定
规程规定,应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重测量,且要求牛只站立于平整地面。这一方法能够准确反映牦牛的真实体重状况,避免因进食或不平地面带来的误差。
二、体况评分标准
规程提出了基于背膘厚度和肌肉丰满程度的体况评分体系,分为五个等级。通过该评分系统可以直观判断牦牛是否达到最佳出栏状态,有助于养殖者及时调整饲养策略。
三、出栏年龄与体重要求
成年牦牛出栏时年龄应控制在3至6岁之间,公母比例建议保持在1:10左右。同时,体重需达到或超过180公斤。此规定既考虑了牦牛肉质的最佳时期,又兼顾了经济效益。
四、出栏前管理措施
规程强调,在出栏前一个月要停止补饲精料,改为优质牧草喂养,并确保充足饮水。此外还需做好驱虫防疫工作,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五、屠宰前准备
规定指出,运输途中要避免过度拥挤,保证通风良好。到达屠宰场后需让牦牛休息至少12小时以上,使其恢复体力,从而获得更好的肉品质量。
六、环境因素考量
考虑到高原气候特点,规程特别提到气温低于5℃时不宜长途运输。若必须运输,则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冻伤等情况发生。
这些条款从多个角度规范了牦牛适时出栏的操作流程,对于提高牦牛肉品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养殖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