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饮用水源林营建与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规划、营建、抚育、保护及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饮用水源林的营建与管理活动。
Title:Code for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236-2013《饮用水源林营建与管理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饮用水源林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和术语
标准明确了适用于广东省内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建设及后续管理活动。其中,“饮用水源林”是指为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水质,在特定区域内营造并长期维持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定义强调了水源林的核心功能在于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林地选择与规划
在林地选择上,标准要求优先考虑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块。同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征,避免在坡度大于25°的地方开垦造林,以减少水土流失风险。此外,规划时需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不同树种,形成多层次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栽植技术
栽植密度直接影响到林分质量和效益。根据标准建议,对于针叶树种如杉木等,株行距可设置为2米×2米或3米×3米;阔叶树种则适当放宽至3米×4米。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严格挑选,确保无病虫害且生长健壮。栽植后要及时浇水定根,并采取覆盖措施保持土壤湿润,提高成活率。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灌溉等多个环节。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全面检查,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竞争养分水分。施肥宜采用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方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灌溉则要依据季节变化调整频率,雨季减少人工灌溉次数,干旱期则需增加频次保证树木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控是保障水源林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为主,物理机械防治为辅的原则。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设置诱捕器捕捉成虫等。当必须使用农药时,务必选择高效低毒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更新采伐
当林分达到一定年龄或者出现明显衰退迹象时需要进行更新采伐。标准规定不得一次性全部砍伐,而是采用渐进式轮伐方式,留有足够的幼苗继续成长,从而保持水土保持效果不中断。同时,在新老交替期间要加强临时性防护措施,比如增设临时拦沙坝等设施。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饮用水源林营建与管理规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求,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这对于促进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