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与处理、评价方法及结果表达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耕地地力的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able Land Fertility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DB11/T 1083-2014)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指导耕地地力的科学评价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提出了“耕地地力”这一核心概念,即耕地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壤肥力、耕作条件等因素综合反映出来的生产能力。这为后续的地力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标准规定了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活性以及耕作制度等在内的多项指标。例如,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对这些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肥方案,以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
再者,关于评价方法,标准推荐采用综合指数法来进行地力等级评定。这种方法通过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计算出一个综合得分,从而确定耕地的地力等级。权重的设定需要考虑区域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重要性。要求使用标准化的方法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建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分析精度。
最后,标准指出评价结果的应用应当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一方面,要依据评价结果合理安排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资源,防止因过度开发而导致的土地退化。
综上所述,《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DB11/T 1083-2014)从多个维度为耕地地力评价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