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泥炭基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泥炭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处理后用于种植的泥炭基质。
Title:Peat-based Substr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035-2014 泥炭基质》标准对泥炭基质的生产、检测和应用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在术语和定义中,明确了泥炭基质是以泥炭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用于植物栽培的介质材料。这一定义界定了泥炭基质的基本属性。
产品分类部分将泥炭基质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Ⅰ型主要用于花卉、蔬菜等作物的育苗和栽培,而Ⅱ型则适用于大型乔木的种植。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基质类型。
理化指标是标准的核心部分之一。其中容重要求Ⅰ型为0.18g/cm³~0.22g/cm³,Ⅱ型为0.20g/cm³~0.26g/cm³。这个范围既能保证基质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又不会因过轻或过重影响作物生长。
对于总孔隙度,Ⅰ型应≥75%,Ⅱ型应≥70%。高总孔隙度有利于根系呼吸和水分养分的传输。
电导率(EC值)Ⅰ型应≤1.0mS/cm,Ⅱ型应≤1.5mS/cm。过高的电导率会增加盐害风险,影响作物健康。
pH值方面,Ⅰ型应在5.5~6.5之间,Ⅱ型应在6.0~7.5之间。适宜的酸碱度可以促进营养元素的有效利用。
重金属含量如铅、镉、铬等都有严格限制,不得超过规定限值,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这些条文从多个维度保障了泥炭基质的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