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氏阿米巴原虫的检测方法,包括样本采集、处理和分析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疾病防控中心及相关单位对福氏阿米巴原虫的检测与诊断。
Title:Detection Method for Entamoeba histolyt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氏阿米巴原虫是一种能够引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其检测对于疾病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DB22/T 2012-2014《福氏阿米巴原虫检测方法》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福氏阿米巴原虫的实验室检测提供了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检测样本的采集与处理要求。样本应来源于疑似病例患者的脑脊液、角膜刮片等,并需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样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若不能及时检测则需在特定温度下保存。这一规定确保了样本的生物活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标准详细描述了镜检法的操作流程。镜检法是本标准推荐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在制备样本涂片时,要求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污染。染色过程中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识别出福氏阿米巴原虫特有的形态特征。标准特别强调,镜检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准确判断结果。
第三部分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标准推荐使用PCR技术对样本进行扩增检测。具体操作中,需设计特异性引物靶向福氏阿米巴原虫的特定基因序列。反应体系的建立和条件优化是保证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关键步骤。标准还指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设置必不可少,以验证实验的有效性。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实验室环境的洁净度管理、仪器设备的定期校准以及试剂的质量检验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人为误差和技术偏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标准强调了检测报告的规范性。报告中应包含样本信息、检测方法、结果解释及建议等内容。对于检测阳性的样本,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措施。
综上所述,DB22/T 2012-2014标准从样本采集到结果报告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为福氏阿米巴原虫的实验室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