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工业和民用煤的质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工业和民用煤的生产、销售、使用和质量监督。
Title:Industrial and Civil Coal Quality - DB12 106-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 106-2013是天津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工业和民用煤炭的质量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煤炭品种分类
标准将煤炭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和化工煤三大类。每类煤根据用途进一步细分,例如动力煤包括发电用煤、工业锅炉用煤等。这种分类有助于根据不同行业需求选择合适的煤炭类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煤炭质量指标
- 灰分(Ad):灰分是衡量煤炭燃烧后残留物的重要指标。标准对不同种类煤炭设定了灰分上限,比如动力煤一般不超过40%,炼焦煤则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保证焦炭质量。
- 挥发分(Vdaf):反映了煤炭的可燃性,对于炼焦煤来说,挥发分是一个关键指标,直接影响焦炭强度。
- 硫分(St,d):严格限制了煤炭中的硫含量,尤其是民用煤,要求硫分不得超过0.5%,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保护环境。
3. 采样与制样
标准明确了煤炭样品采集和制备的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采样时需考虑煤堆、火车车厢或船舶等多种来源,并采用机械采样设备以避免人为误差。
4. 检验规则
每批煤炭产品都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抽样检查,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灰分、挥发分、水分、发热量等。如果初次检验不合格,允许加倍取样复检,但最终判定仍以复检结果为准。
5. 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
要求煤炭在运输过程中采取防尘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同时,包装标识需清晰标明煤炭类别、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便于用户识别和使用。
这些条文旨在通过规范煤炭质量,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安全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