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罗非鱼链球菌病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和监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tection of Streptococcus Disease in Tilap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280-2014罗非鱼链球菌病检测技术规程》是海南省针对罗非鱼链球菌病检测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和监测。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对象和范围,确保检测工作有据可依。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罗非鱼链球菌病”、“显微镜检查”等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罗非鱼链球菌病”是指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罗非鱼疾病,表现为眼球突出、失明等症状。明确这些术语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误解。
三、样品采集与保存
标准指出样品应从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罗非鱼中采集,包括脑组织、眼组织等。样品应在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容器中,并在4℃条件下保存不超过24小时。这一规定保证了样品的新鲜度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实验室检测
1. 显微镜检查:取适量样品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革兰氏阳性、球形或卵圆形的细菌,则初步判定为链球菌感染。
2. 分离培养:将样品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在37℃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出现典型菌落形态即可进一步鉴定。
3. 生化试验: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特性来确认是否为链球菌。
五、结果判定
根据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的结果综合判断是否发生链球菌感染。如果上述任一检测手段均呈阳性,则可以确定存在罗非鱼链球菌病。
六、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所有使用过的器材都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后再行使用;实验结束后应对工作区域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以上就是对《DB46/T 280-2014罗非鱼链球菌病检测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