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春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春油菜生产中菌核病的预防与治理。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Sclerotinia Stem Rot in Spring Rapes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267-2014《春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是青海省针对春油菜种植过程中菌核病防治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春油菜菌核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春油菜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农业防治
5.1 合理轮作
标准指出,应实行春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连作。这一措施主要是因为轮作可以有效打破菌核病的生存周期,减少土壤中菌核的数量。连续种植春油菜会导致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增加发病几率。通过轮作,尤其是与非寄主植物轮作,能够显著降低菌核病的发生率。
5.2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春油菜品种对于预防菌核病至关重要。不同品种对菌核病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播种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历年病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此外,还应注意种子质量,确保种子纯度高且无病害携带。
生物防治
6.1 利用拮抗菌
利用拮抗菌如木霉菌等对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来控制菌核病的发生。这些有益微生物能够在土壤或植株表面定殖,并产生抗生素或其他代谢产物,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拌种或者喷施的方式将拮抗菌施用于田间,形成保护屏障。
化学防治
7.1 药剂选择与使用
针对菌核病,推荐使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高效低毒杀菌剂。这些药剂能有效杀灭病原菌,但需注意按照说明书正确配比浓度,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或产生抗药性。通常情况下,在发病初期即开始喷洒药剂效果最佳,每隔7-10天重复一次,连续施用2-3次即可。
田间管理
8.1 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和杂草,防止病原菌扩散。病残体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若不及时清理,将成为下一年度的主要侵染源之一。同时,杂草的存在不仅会争夺养分,还可能成为某些病虫害的中间宿主。
8.2 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有助于增强植株长势,提高其自身免疫力。氮肥适量施用,磷钾肥适当增加,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逆性。同时,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既可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能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以上便是DB63T 1267-2014中关于春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的一些重点内容解读。遵循该标准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菌核病带来的损失,保障春油菜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