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更新的技术要求、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过程中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更新。
Title:Digital C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Acquisition and Update of Geospatial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64-2014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更新》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更新工作。以下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
根据标准第5.1条,数据采集应遵循“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时,必须确保覆盖范围完整,数据信息准确无误,并且能够及时反映现实情况的变化,同时保证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这一规定强调了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是后续数据处理和应用的基础。
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标准第5.2条指出,数据采集可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卫星遥感影像解译、航空摄影测量、地面调查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技术特点,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例如,对于大范围的城市区域,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是一种高效的方式;而对于某些细节问题,则可能需要通过地面调查来获得更精确的信息。
数据更新频率的规定
依据标准第6.1条,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频率应当根据城市管理的需求以及数据变化的速度来确定。通常情况下,重要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等应定期更新(建议每年至少一次),而一些次要或变化较慢的因素可以适当延长更新周期。此外,当发生重大事件导致原有数据失效时,应及时启动应急更新机制以保障数据的有效性。
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为确保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标准在第7章提出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其中包括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制度,要求所有入库的数据都需经过专业人员审查确认;实施多层次的数据检查程序,从原始资料到最终产品逐级把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GIS软件自动检测功能辅助人工核查等。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对《DB11/T 1064-2014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更新》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分析。该标准不仅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也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