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苜蓿收获加工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苜蓿的机械化收获与加工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falfa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938-2013 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苜蓿的收获和加工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畜牧业发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收获时期的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苜蓿的最佳收获期应在开花初期至盛花期之间。这一阶段的苜蓿不仅营养成分丰富,而且纤维含量适中,适合制作高质量的牧草产品。过早收获会导致干物质积累不足,而过晚则可能影响牧草的消化率。
收割方式与机械选择
在收割方式上,推荐使用割晒机或联合收获机。割晒机能够有效降低田间损失率,保持牧草新鲜度;而联合收获机则可以一次性完成切割、铺条和捡拾等工序,提高了作业效率。此外,设备的调整也至关重要,如刀片高度应根据苜蓿生长情况设定为5-7厘米,确保切口整齐且不损伤植株根系。
加工工艺要求
对于苜蓿干草的加工,标准强调了干燥过程的重要性。建议采用自然晾晒与人工干燥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最终产品的水分含量不超过16%。同时,在压捆环节,应保证每个草捆重量均匀分布,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虫害侵入。
质量检验与分级
成品苜蓿干草需按照外观、色泽、气味以及理化指标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依据这些参数,将产品划分为优级、一级和二级三个等级。其中,优级品要求无杂质、色泽鲜艳、气味清香,且含水量低至12%左右。
通过遵循上述规定和技术要点,不仅可以提升苜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畜牧业对优质饲料的需求。希望相关企业和农户能够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本标准的各项内容,共同推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