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回收技术要求、加工利用要求及管理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农用残膜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idue Fil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870-2013《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技术规范》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用残膜的回收与再利用过程,减少农田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农用残膜”、“回收率”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农用残膜”是指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用后遗留在土壤中的塑料薄膜残留物。“回收率”则是指实际回收的农用残膜重量占理论可回收量的比例。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基础。
回收机械性能要求
对于从事农用残膜回收作业的机械设备,《规范》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其中包括设备的作业效率、适应性以及对地表条件变化的响应能力。比如,要求回收机具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条件,并且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其工作效率不应低于设计值的90%。此外,还强调了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紧急停机装置以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回收质量控制
本部分主要规定了农用残膜回收后的质量标准。包括残膜的纯度(即回收物中杂质含量不得超过一定比例)、长度限制(通常要求回收的残膜长度不超过某一数值)以及单位面积内的残留量控制等。通过严格的回收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后续处理环节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再利用加工技术
针对回收来的农用残膜,《规范》给出了多种再利用途径和技术方案。例如,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将其破碎、清洗并重新造粒,用于生产新的塑料制品;或者采用化学改性技术提高材料性能,适用于更高附加值的应用领域。同时,也鼓励企业探索生物降解型替代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塑料薄膜带来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防止因不当处置而导致的二次污染,《规范》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参与残膜回收及再利用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料泄漏或非法倾倒。另外,还提倡建立完善的废弃物追踪管理体系,记录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信息,便于监督管理。
结论
DB64/T 870-2013《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技术规范》不仅为我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而且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