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并网型光伏逆变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接入低压电网的并网型光伏逆变器,高压并网型光伏逆变器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K2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862-2012《并网型光伏逆变器技术条件》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于2012年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并网型光伏逆变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 输入特性
这一部分对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标准要求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电压应在标称值的±20%范围内波动时仍能正常工作。这是为了确保逆变器能够适应光伏发电系统中由于天气变化导致的光照强度波动所引起的电压变化。
5.2 输出特性
对于输出特性,标准强调了逆变器的额定输出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5,并且在额定输出功率下,逆变器的总谐波失真(THD)不应超过5%。这意味着逆变器不仅需要高效地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还需要保证输出电流的质量,减少对电网造成的影响。
5.3 保护功能
保护功能是衡量一个合格光伏逆变器的重要指标之一。标准要求逆变器具备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特别是过压保护和欠压保护,当检测到输入电压超出设定的安全范围时,逆变器应当立即停止运行以防止损坏设备或引发安全事故。
5.4 效率
效率测试是在额定负载条件下进行的,要求逆变器的最大转换效率不得低于96%,并且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平均转换效率不低于94%。这表明逆变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峰值性能,还应该关注整个工作区间内的稳定表现,从而提高整体能源利用率。
5.5 环境适应性
考虑到实际应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标准还对逆变器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在温度方面,逆变器应在-25℃至+50℃的温度区间内正常工作;而在湿度方面,则要求其能在相对湿度不超过95%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以上只是DB42/T 862-2012中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与解读。通过这些严格的规定可以看出,制定这样一个标准的目的在于保障并网型光伏逆变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