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公共安全
  • DB46T 264-2013 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

    DB46T 264-2013 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
    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岗位职责培训考核服务要求
    18 浏览2025-06-04 更新pdf0.56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区工作者的岗位设置、职责要求、招聘录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及激励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城市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Community Work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C7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40

  • 封面预览

    DB46T 264-2013 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
  • 拓展解读

    《DB46/T 264-2013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社区工作者管理的地方标准,旨在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标准概述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内城市社区工作者的管理,明确了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工作职责、培训考核以及激励机制等内容。

    基本要求

    4.1 人员配置

    社区工作者应根据社区规模和服务需求合理配置,确保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这一规定强调了人员数量与社区规模相匹配的重要性,避免因人手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4.2 资格条件

    社区工作者需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并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此条款突出了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社区管理工作。

    工作职责

    5.1 日常事务处理

    包括但不限于居民信息登记、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基础性工作。这些职责体现了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管理者的重要角色。

    5.2 特色服务提供

    鼓励社区工作者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老年人关怀、青少年教育辅导等。这不仅丰富了服务内容,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培训考核

    6.1 岗前培训

    所有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必须参加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培训时长不少于40学时。岗前培训是保证新人快速适应岗位的关键步骤。

    6.2 在职培训

    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在职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更新、沟通技巧提升等方面。持续学习有助于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激励机制

    7.1 绩效评估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通过量化指标来衡量工作成效,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个人贡献。

    7.2 奖励制度

    对于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给予物质奖励或荣誉称号表彰。此举能够激发团队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以上就是对《DB46/T 264-2013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为实际操作提供指导意义。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15T 662-2014 原毛软硬包取样试验方法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