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肥羔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品种选择、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废弃物处理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肥羔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mb Fattening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557-2013《肥羔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主要规定了肥羔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指出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优良品种作为肥羔生产的基础母羊和种公羊。这一步骤对于确保肥羔的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因为优良的品种能够提供更好的遗传基础,提高后代的生长性能。
2. 饲养管理:标准强调了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饲料配制、喂养方式以及日常管理等。例如,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并根据肥羔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其营养需求。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疾病发生。
3. 疫病防控:在疫病防控方面,标准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和疾病监测体系的重要性。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计划进行疫苗接种,并做好记录;同时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4. 繁殖管理:关于繁殖管理部分,标准明确了选种选配的原则和技术要点。提倡使用人工授精技术来扩大优质种公羊的影响范围,提高种群整体素质。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配种时间,保证母羊有足够的休息期,从而提高受胎率和产羔数。
5. 环境条件:最后,标准对肥羔生产所需的环境条件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及通风状况都会影响到肥羔的成长发育情况。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节。
以上就是对DB65/T 3557-2013《肥羔生产技术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遵循此标准可以有效提升肥羔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同时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