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电编码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中使用的增量式和绝对式光电编码器。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Optical Encod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J73
国际标准分类号:25.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重要的位置和速度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DB22/T 1925-2013《光电编码器 通用技术条件》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光电编码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标准中明确指出光电编码器的工作环境温度应在-20℃至+60℃之间,这确保了设备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稳定工作。对于分辨率这一关键性能指标,标准要求至少达到1024线,并且每个通道的输出波形应满足正弦波或方波的要求,方波占空比应在45%到55%范围内。这一规定保证了信号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关于防护等级,标准规定光电编码器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这意味着它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并对飞溅的水有基本防护作用。同时,标准还强调了抗振动性能,要求在频率范围为10Hz至55Hz的情况下承受加速度为10m/s²的扫频振动测试,持续时间为10分钟,每个方向需进行三次,以确保设备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振动而损坏。
标准还对电气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绝缘电阻不低于50MΩ以及耐压强度不低于交流500V/1min。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绝缘失效导致的短路事故,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此外,标准还规定了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等,以确保光电编码器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仍能正常运行。
在可靠性方面,标准要求光电编码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少于5000小时,并且需要通过寿命试验,即在额定转速下连续运行1000小时后,其各项性能指标不得下降。这项要求有助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增强用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