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落叶松落叶病生态防治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落叶松林的落叶病生态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Larch Leaf Bligh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落叶松落叶病是一种对落叶松生长影响较大的病害,为有效控制其发生与危害,吉林省制定了地方标准DB22/T 1919-2013《落叶松落叶病生态防治技术规程》。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病害预测预报方面,规程规定要建立监测网点,定期调查落叶松林分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部位、发病程度等信息。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准确掌握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例如,在春季芽开放期和夏季雨季前后是重点监测时段,此时应加密调查频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其次,关于生态调控措施,规程强调了营林措施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合理调整林分结构,通过间伐等方式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进行混交造林,减少单一树种林分面积比例;以及加强抚育管理,比如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层,降低病原菌越冬存活率。这些措施能够从根本上增强林木自身的抵抗力。
再者,对于化学防治,规程指出应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药剂,仅在必要时作为辅助手段。如果确实需要用药,则必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操作,注意安全间隔期,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产品。此外,还提倡采用生物制剂如拮抗菌剂等替代传统化学农药,以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规程还提出了健康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本标准内容,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共同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总之,《落叶松落叶病生态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有助于实现落叶松林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落叶病带来的损失,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