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质低产林改造的基本原则、技术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低质低产林的改造与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w-Quality and Low-Yield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841-2013《低质低产林改造技术》是一项地方性标准,旨在指导低质低产林的改造工作。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低质低产林的改造工作。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确保了改造工作的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低质低产林:指森林质量差、产量低的林分。标准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为后续的改造工作提供了基础。
- 改造措施:包括抚育、更新、补植等方法。这些措施的选择应根据林地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3. 改造原则:
- 生态优先:在改造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 经济可行:改造方案需考虑经济效益,确保改造后的林地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经济价值。
- 科学合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改造效果。
4. 改造步骤:
- 调查评估:对目标林地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其当前状况和改造潜力。
- 规划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包括改造方式、时间安排等。
- 实施改造:按照规划进行具体操作,如抚育、补植等。
- 后期管理:改造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维护,以巩固改造成果。
5. 具体改造措施:
- 抚育:通过去除劣质树木、疏伐等方式提高林分质量。
- 更新:对于老化严重的林分,采取更替树种或更新造林的方式。
- 补植:在缺株的地方补种适宜的树种,增加林地覆盖率。
6. 检查验收:改造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确保改造达到预期目标。验收内容包括林分质量、生长情况等。
7. 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改造档案,记录改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以便日后查阅和管理。
以上是DB22/T 841-2013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