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松植苗造林的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要求、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及检查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红松的人工植苗造林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 Pine Seedling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823-2013红松植苗造林技术》是一项吉林省地方标准,为红松苗木的造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关于苗木选择与处理。标准要求选用一级或二级优质红松苗木,强调苗木高度应在25厘米以上,地径不低于0.4厘米,并且要求苗木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在造林前需对苗木进行浸水处理,时间一般为12至24小时,以确保苗木吸足水分,提高成活率。
其次,在造林密度方面,标准推荐采用株行距为2米×2米的栽植方式,每公顷栽植数量控制在1667株左右。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红松林早期生长良好,又能为后期抚育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再者,关于造林季节的选择。标准指出最佳造林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芽萌动前,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这一时期气温适中,土壤湿度较高,有利于苗木扎根和生长。同时,也允许在秋季落叶后至封冻前进行造林,但需注意做好防寒措施。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工作。包括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环节。特别是在幼林阶段,应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全面除草松土作业,施肥则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氮磷钾复合肥料,促进苗木健壮成长。
最后,对于成林管护,标准提倡实施间伐疏伐措施,保持林分结构合理,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并且定期监测林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手段,保障红松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之,《DB22/T 823-2013红松植苗造林技术》通过规范化的技术流程,为红松造林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提高造林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