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交通噪声污染缓解工程中声屏障措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道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声屏障建设及相关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Mitigation Engineering - Part 2: Sound Barrier Meas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6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34.2-2013《交通噪声污染缓解工程技术规范 第2部分:声屏障措施》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在城市交通噪声控制中使用声屏障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道路交通设施及铁路沿线两侧的声屏障设计、施工与验收。明确指出声屏障适用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且噪声水平超过标准限值的情况。
2. 声屏障设计原则
- 功能性优先:声屏障的设计应首先考虑其降噪效果,确保能够有效降低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安全性保障:声屏障结构必须稳固可靠,具备抗风、抗震能力,并符合相关安全规范。
- 美观性协调:在满足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声屏障外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视觉污染。
3. 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
- 声屏障所用材料需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通常要求平均隔声量不低于25分贝。
- 材料应耐久性强,能抵抗自然环境中的腐蚀和老化作用。
- 对于透明部分(如玻璃),其透光率不得低于85%,并且要有防眩光处理。
4. 安装高度与宽度
- 安装高度一般建议从地面算起至少为3米,具体高度依据实际噪声源强度及保护对象位置确定。
- 宽度则取决于地形条件以及所需达到的降噪目标,但通常每侧宽度不宜小于1米。
5.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确保各部件连接紧密牢固。同时,要定期检查基础稳定性,避免因沉降等原因导致屏障失效。
6. 维护保养
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修复破损或松动的部分。定期清洁表面污垢,保持良好的吸声效果。
7. 监测评估
在投入使用后应定期进行噪声监测,对比分析声屏障的实际降噪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如果发现达不到设计要求,则需要采取补救措施。
以上内容涵盖了DB11/T 1034.2-2013标准中较为关键的技术要点,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