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电子标签的应用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电子标签的设计、生产、检测和使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nic Tag Application in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 Without Stopp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39-2013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标签应用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电子标签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检验规则等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明确了“电子标签”、“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确保各方对术语的理解一致。
2. 技术要求:
- 工作频率: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通常在特定频段内以保证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通信协议:规定了电子标签与读写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包括数据格式、帧结构等,确保信息交换的准确无误。
- 存储容量:要求电子标签具备一定的存储空间来保存必要的车辆信息和其他数据。
3. 性能指标:
- 读写距离:标准设定了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有效的读写距离范围,这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无障碍通行至关重要。
- 抗干扰能力:考虑到复杂环境下的使用情况,要求电子标签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 可靠性:包括使用寿命、故障率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4. 测试方法:
- 对于上述各项技术要求,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方法,如通过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操作来验证电子标签的功能是否正常。
- 特别强调了在实际交通流量条件下的测试,以评估其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
5. 检验规则:明确了产品出厂前必须遵循的检验流程,包括抽样检查、全检等,并且规定了不合格品处理办法,确保每一件出厂的产品都达到质量标准。
6. 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从生产到最终用户手中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标识产品信息、采用何种方式包装可以更好地保护商品不受损害,以及在运输和存储时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损坏或失效。
以上是对《DB11/T 1039-2013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标签应用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的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