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技术要求、抚育管理及检查验收。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营造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Casuarina Coastal Shelterbel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DB35/T 1348-2013)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林地选择
条文内容: 林地应选择在海风影响较大的区域,土壤以沙质土为主,要求土壤厚度不低于50厘米,地下水位应在地下1米以下。
解读: 这一条明确了木麻黄防护林种植的基本环境条件。木麻黄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和抗风能力,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选择沙质土可以保证良好的排水性,防止根部积水导致腐烂。同时,土壤厚度和地下水位的限制是为了确保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水分供应,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影响根系发育。
栽植密度
条文内容: 栽植密度为每公顷2250株至3000株。
解读: 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木麻黄林的生长至关重要。过密会导致树木之间竞争养分和光照,影响整体健康;过稀则无法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每公顷2250株至3000株的密度既能保证足够的覆盖率,又留有适当的生长空间,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抚育管理
条文内容: 定期修剪侧枝,保持主干通直;每年施肥一次,氮磷钾比例为3:2:1。
解读: 修剪侧枝不仅能够促进主干的快速生长,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使树木更加挺拔美观。施肥方面,考虑到木麻黄在沿海环境中可能面临一定的盐碱压力,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有助于增强其抗逆性。其中,较高的氮含量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适量的磷有助于根系发育,而钾则能提升整体的抗病虫害能力。
病虫害防治
条文内容: 应定期检查林区,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推荐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优先于化学药剂。
解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或利用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还减少了化学农药残留的风险。定期巡查则是预防病虫害蔓延的关键步骤,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以上是关于《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中几个关键部分的具体分析。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提高木麻黄林的建设质量,还能更好地发挥其防风固沙、保护海岸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