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文物建筑修缮工程中木作部分的操作规程、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文物建筑木作修缮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Title:Code for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Buildings - Part 2: Timber Work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操作规程第2部分:木作(DB11/T 889.2-2013)是指导木结构文物保护修缮的重要技术文件。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明确了\"修缮\"、\"加固\"等核心概念,特别强调了修缮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即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有构件,避免过度修复。
二、材料要求
1. 原材料选用:明确规定优先使用原材,若需替换则应选择与原材相同或相近的材质。
2. 加固材料:推荐采用传统工艺材料如桐油、生漆等,并对现代加固材料提出了性能指标要求。
三、施工准备
1. 调查评估:要求全面勘察病害情况,包括虫蛀、腐朽程度等,并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
2. 工具设备:列出必备工具清单,包括锯子、刨子、锤子等传统工具以及必要的测量仪器。
四、具体操作规程
1. 拆卸与编号:拆解时要按顺序做好标记,便于后续组装。
2. 构件修复:
- 对于轻微损伤可直接修补;
- 中度损坏需局部更换新件并确保接缝紧密;
- 严重受损则应整体替换,且新旧结合部位要牢固可靠。
3. 防护处理:完成修复后须进行防腐防虫处理,通常采用刷涂法施加保护层。
五、质量检验
1. 外观检查:观察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无裂缝等问题。
2. 结构强度测试:通过静载试验等方式验证整体稳定性。
3. 隐蔽工程验收:对隐蔽处所进行细致核查,确认所有节点均符合设计标准。
六、安全措施
1. 施工期间应设置围挡隔离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造成伤害。
2. 使用电动工具时务必佩戴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范。
3. 注意防火防盗,妥善保管易燃易爆物品。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展木作修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