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泥炭分解度的分级及野外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泥炭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中的分解度测定。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Fiel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Peat Decomposition Degree
中国标准分类号:B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956-2013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泥炭分解度的分级及野外测定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泥炭资源勘查、分类及质量评价过程中泥炭分解度的分级和野外测定。
2. 术语和定义:
- 泥炭:由植物残体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不同程度的分解而形成的未完全腐殖化的有机物质。
- 分解度:反映泥炭中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的程度。
3. 泥炭分解度分级:
- 分为四级:未分解、半分解、分解和高度分解。
- 各级分解度的具体特征如下:
- 未分解:植物残体保持完整形态,纤维结构清晰可见。
- 半分解:植物残体部分纤维结构破坏,但仍可辨认。
- 分解:植物残体基本失去原有形态,纤维结构不明显。
- 高度分解:植物残体完全失去原貌,呈黑色或深褐色膏状物。
4. 野外测定方法:
- 工具准备:需携带放大镜、刀片、标尺等工具。
- 样品采集:在不同深度采集代表性样品,确保覆盖各层泥炭。
- 现场观察: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残体的状态,记录其分解程度。
- 数据记录: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分级标准对比,记录对应的分解度级别。
5. 注意事项:
- 测定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 样品采集时应尽量保持原始状态,不得随意改变样品结构。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22/T 1956-2013标准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泥炭分解度分级和野外测定方法,对于规范泥炭资源的勘查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