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粮食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编码与标识的原则、编码规则、标识内容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编码与标识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Traceability Coding and Labeling of Grain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936-2013粮食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编码与标识指南》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确保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系统的编码和标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编码规则部分,标准明确规定了编码结构应包含生产年份、产地信息、品种代码以及批次号等关键要素。例如,生产年份采用四位数字表示,产地信息则通过两位字符来表达,这有助于快速识别粮食的来源地。品种代码由三位字符构成,用于区分不同的作物种类。批次号则是五位数字,用以标明具体的生产批次,这对于追踪特定批次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其次,在标识要求方面,标准强调了标识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且持久。具体而言,标识内容需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使用期限等基本信息。此外,还要求在包装上明确标注追溯码,以便消费者或监管机构能够方便地查询到产品的详细信息。标识方式可以采用印刷、粘贴标签或者喷印等形式,但必须保证其耐用性,特别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会轻易脱落或模糊。
再者,关于数据管理,标准指出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来记录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播种时间、施肥情况、病虫害防治措施、收获日期、加工过程、仓储条件等。通过这样的数据库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有效监控,还能在出现问题时迅速定位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对于特殊情况下如召回产品的处理流程。当发现某批次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时,相关企业应及时启动召回程序,并将召回信息录入追溯系统,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这一规定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影响,保障公众健康。
综上所述,《DB22/T 1936-2013粮食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编码与标识指南》从多个角度规范了粮食产品的追溯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导,同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工具。遵循此标准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