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养殖的水域环境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细鳞鱼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reeding of Brachymystax leno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细鳞鱼是一种重要的冷水性经济鱼类,其养殖技术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生态安全。DB22/T 1878-2013《细鳞鱼养殖技术规范》为科学开展细鳞鱼养殖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其中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苗种选择方面,规范指出亲鱼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且生长健壮,体长不低于30厘米,体重不少于300克。同时要求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避免近亲繁殖。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苗种质量,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其次,关于养殖环境,规范明确要求池塘面积应在1000平方米以上,水深保持在1.5-2米之间。池塘底部需平整,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并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此外,水源必须清洁无污染,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6毫克/升。这些措施能够为细鳞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再者,在饲料投喂环节,规范强调要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45%,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春季每日投喂两次,夏季增加至三次,秋季适当减少。同时要求饲料均匀撒布于整个水面,避免局部过量造成浪费或缺氧现象。
另外,病害防治部分特别提到预防为主的原则。建议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常用药物包括生石灰、漂白粉等,并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一旦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并送检,切勿随意丢弃以免扩散病原。
最后,关于水质管理,规范要求每月检测一次水体理化指标,包括pH值、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水平等。当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节,如换水、增氧等。保持良好的水质是保证细鳞鱼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之,《细鳞鱼养殖技术规范》从苗种选择、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到病害防控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对于促进细鳞鱼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养殖者应当严格遵循该标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