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复合酶底物法检测水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及结果计算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等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Title: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Total Coliforms - Composite Enzyme Substrate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163-2013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水中菌落总数的复合酶底物检测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标准要求样品采集应使用无菌容器,并在4℃条件下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这一要求确保了样品在检测前的生物活性和完整性不受影响。
实验室准备
实验室需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试剂,包括恒温培养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试剂的选择和有效期检查尤为重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步骤
1. 样品稀释:根据预期菌落数量选择适当的稀释倍数,通常采用梯度稀释法。
2. 接种与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均匀接种于培养基上,在36±1℃条件下培养48±2小时。
3. 观察与记录:通过肉眼或仪器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变化,记录下不同时间点的数据。
结果计算
菌落总数的计算公式为 N = ∑C/(n1+0.1n2)d ,其中N为每毫升水中的菌落总数,∑C为平板上的菌落数总和,d为稀释倍数,n1和n2分别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平板上的菌落数。此公式帮助准确估算水样中的微生物数量。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标准强调了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的设置。空白对照用于排除环境因素干扰,阳性对照则验证试剂的有效性。
以上内容涵盖了DB44/T 1163-2013标准中关于水中菌落总数复合酶底物检测方法的关键环节,对于从事水质监测的专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