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茄子基质穴盘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场地要求、育苗设施与设备、播种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苗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茄子基质穴盘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ggplant Substrate Tray Seed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茄子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规程DB63/T 1239-2013是青海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茄子穴盘育苗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子处理部分,标准要求选用经过检疫的优质种子,并且强调了种子发芽试验的重要性。这一步骤是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活力,提高出苗率。具体操作上,需要将种子置于25到3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8到12小时,这样可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为后续的萌发做好准备。
接着,在播种环节,标准指出要使用72孔或128孔的塑料穴盘作为育苗容器。选择适宜大小的穴盘有助于控制幼苗的生长空间,避免过于拥挤导致植株徒长。同时,穴盘内的基质需要保持湿润但不过于积水的状态,以防止种子腐烂。播种时每穴播1至2粒种子即可,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至3倍。
关于苗期管理,标准特别提到温度调控至关重要。出苗前应维持较高的温度,白天控制在25至30摄氏度之间,夜间不低于18摄氏度;待大部分种子破土而出后,则需降低温度,白天降至20至25摄氏度,夜间保持在15至18摄氏度。此外,还应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预防病害发生。
水分管理方面,标准建议采用“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当基质表面稍显干燥时再浇水,每次浇水要浇透,避免频繁少量浇水造成基质过湿。施肥则应在幼苗长出真叶后开始,初期可施用稀薄液肥,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增加浓度。
最后,在炼苗阶段,标准要求逐步减少环境中的保护措施,如降低覆盖物的使用频率直至完全撤除,让幼苗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增强其抗逆性。这一过程通常持续一周左右,为移栽到大田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63/T 1239-2013标准从种子处理到最终移栽前的每个细节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旨在帮助种植者科学合理地开展茄子穴盘育苗工作,从而获得健壮的幼苗,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