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疫病测报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大豆疫病的监测、预报及相关调查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rveillance and Investigation of Soybean Bligh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豆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DB34/T 1911-2013)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豆疫病的监测和调查工作。该标准对大豆疫病的测报调查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有效防控大豆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标准明确了大豆疫病测报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大豆疫病是一种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病害,能够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通过定期开展测报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病害发生动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关于测报调查的时间安排,标准规定每年从春季开始至秋季结束,应分阶段进行多次调查。具体来说,在大豆播种后约15天进行初次调查,之后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复查,直至收获期结束。这样可以全面了解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再者,标准详细描述了调查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调查时需记录发病田块的位置、面积、品种等基本信息,并采用五点取样法或对角线取样法选取样本。每个样本点至少包含5株植株,观察其叶片、茎秆和根部的症状表现。对于疑似病株,应采集组织样品送实验室检测确认。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数据记录与分析的重要性。所有调查数据应当准确完整地记录在专用表格中,包括病害等级、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评估病害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最后,标准提出了测报调查人员的专业要求。从事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植物病理学相关知识,熟悉大豆疫病的症状特征及诊断方法。同时,要定期参加培训,更新专业知识,确保测报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大豆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DB34/T 1911-2013)是一部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地方性技术规范,它不仅规范了大豆疫病测报调查的操作流程,还为提高测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大豆疫病防控水平,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